近年来,团队四名研究生:刘子俊、魏新雨、周康和徐安冉,凭借出色的科研表现和综合素质,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以及上海电机学院优秀毕业生称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设立的学术领域最高荣誉之一,其评选标准严格,要求申请者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称号则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肯定;而校级优秀毕业生荣誉更是体现了同学们在校期间的全面发展。

刘子俊,电子信息学院22级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25届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上海电机学院优秀毕业生。机器人与智能技术研究团队、智能机器人学科竞赛团队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会员。多次获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二区Top论文1篇,发明专利2项,多次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A类学科竞赛并最高荣获国家一等奖奖项。
研途有感:作为机器人与智能技术研究团队的成员,我收获了丰富的科研经验与实践能力。在团队的培养与引领下,通过共同深入探索,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为我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团队独特的培养模式、协作精神和创新氛围不断激励我成长,使我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在学术和行业中立足,并实现个人的突破与发展,我始终相信小螺丝有大作为。

魏新雨,电子信息学院22级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25届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上海电机学院优秀毕业生。多次获得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二区Top论文1篇、中文EI论文1篇,曾担任IEEE-JSTARS、IEEE-GRSL期刊审稿人,多次参加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
研途有感:乐观、自信与坚定始终能给予前进的动力,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在失败中汲取教训,让我在漫长的研究生涯中,始终保持初心,不断前行。

周康,电子信息学院22级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25届上海电机学院优秀毕业生。机器人与智能技术研究团队成员、中共党员、上海电机学院第二十一次学代会代表、信2262班团支书、电子信息学院辅导员。获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一次、国奖四项、省奖三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核心期刊两篇,发表CCF会议论文一篇、专利一项。
研途有感:要痛苦,不要麻木。读研不仅是知识的攀登,更是心性的修炼场。愿你在实验室的寂静中听见星河的澎湃,在文献的褶皱里触摸思想的锋芒,把‘不确定’酿成勇气,用‘再试一次’对抗沧桑。

徐安冉,电子信息学院21级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上海电机学院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023年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022年中国机器人大赛超市购物机器人项目“国家二等奖”;2022年中国机器人大赛通用服务机器人项目“国家三等奖”;第十八届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上海市“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SCI三区一篇,发表专利两项。
研途有感: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理想的风会吹进现实,熬过的夜也会变成光。曾经走过的看似普普通通的每一天,那些所积攒的力量,所沉淀的知识,会散作满天星,照亮脚下的路。